他们中有的行走困难、有的有群常年卧床、有的格外常年忍受病痛、有的动人看不到这明媚的世界 ,健全的奋斗史体魄都成了奢望。噩运之下,在宁夏他们挣扎过 、有群迷茫过,格外甚至产生过破罐子破摔的动人想法,但最终又在一片狼藉中站了起来 ,奋斗史用双手修补有缺憾的在宁夏人生,用奋斗证明自己的有群价值 。
在宁夏,格外就有这样一群人,动人他们的奋斗史格外动人 。
用双手编织美好生活
从山大沟深的西海固到一马平川的黄河岸边,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的移民群众在新家园开启新生活 。在月牙湖手工工坊麻编车间,数十名村民正在参加麻编培训,他们手捏麻线、或勾或编,一件件麻编半成品在他们手中渐渐成形。
在参与培训的残疾人中 ,54岁的马有云 ,身旁放着拐杖 ,专心致志地编织杯垫 。他是这里的资深学员 。
作为月牙湖乡较早的一批移民 ,1995年,马有云一家从西海固的西吉县搬迁到月牙湖乡小塘村 。一家人从两米高的矮砖房起步 ,靠着双手种地、打工,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。然而2008年 ,一场车祸让马有云右腿高位截肢 、左脚重伤 ,原本向前的生活被猛然打断。
我当时40岁,本来日子就不好过,这一出事更难了 。我腿疼不算啥 ,家里的老小可咋办?住院期间我愁得吃不下饭 ,两个月下来瘦成了一把骨头 。马有云说,后来自己冷静下来,慢慢接受了现实 。
2019年,月牙湖手工工坊麻编车间开班,马有云听说后便报名参加 。他说 :我不想‘躺平’ ,但缺少机会。我腿不行,但手和眼睛好着,还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。
在麻编学员中 ,马有云是能勾会编的全能型人才。他笑着说:农忙时麻编收入少一些,农闲时则多一些 ,无论挣多挣少,我一直在努力。
给灰白人生添色彩
25岁是拥有无限可能的年纪 ,但彭程在本该振翅高飞的岁月,却遭到了命运沉重一击。
大学毕业后 ,学习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彭程选择到大城市工作,成为一名视频制作软件培训师 。2010年 ,彭程回到家乡银川 ,进入一家影视公司,工作稳定收入尚佳 ,还与交往多年的女朋友互相见了家长。
在一切向好的人生关口,命运却和彭程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。
2014年 ,彭程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左半边身体偏瘫,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深感无助 :在医院时 ,我看到一些跟我一样的病人躺在床上下不来,慢慢肌肉萎缩 ,最后丧失行动能力。我当时就想,这难道就是我以后的生活吗 ?
彭程的人生节奏也被彻底打乱:因病辞职 ,刚刚起步的事业被迫中断;与女朋友和平分手,4年多的感情画上休止符 ,我这个样子,不能耽误人家 。
为了照顾他 ,母亲只能全天在家陪护 。看病、康复治疗开销巨大,一家人不堪重负 ,最终不得不将之前为彭程准备的婚房卖掉。
对彭程来说,25岁以前的生活是彩色的 ,25岁以后的日子则是在灰白中度过 。但生活总要继续,在积极配合治疗、开展康复训练的同时 ,彭程尽可能为黯淡的生活增添色彩 。
随着身体逐渐好转 ,彭程在家捡起了老本行,成为一名视频后期包装师。以前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客户 ,他们把拍摄好的素材发给我 ,我在家就可以完成后期制作和包装工作。我也会通过同学同事介绍或网络获得订单 。彭程说。
彭程的生意还不错。平均每个月能有2000元收入 ,足够我的日常开销 。更重要的是 ,这份工作能让我发挥所长 ,看到自己还有价值 。
互助的残疾夫妻
初次见到米云云,她骑着一辆挂着塑料帘子的电动三轮车 ,车前理发5元的纸牌格外醒目 。
跟着电三轮在小巷子里三拐两拐 ,便看到了米云云和丈夫开的理发店,米云云不好意思地说:理发店位置偏,主要靠老顾客,店里人少时,我们会骑着电动车出来碰碰运气。
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燕宝社区开理发店的米云云夫妻俩都是残疾人:米云云小时候因火灾落下残疾 ,后来右腿高位截肢 ,戴上了假肢;丈夫余如波本就双侧股骨头坏死 ,6年前确诊患有强直性脊柱炎,更让他行动不便,连穿衣都困难 。
每天早上 ,米云云帮丈夫穿袜子,丈夫则帮她的假肢穿鞋,生活的苦难让两人成为患难与共的互助夫妻 。
这间面积不大 、装修简单的理发店看着不起眼,却是米云云夫妻在城市安身立命的根本 。2013年,婚后第二年,夫妻二人便从宁夏盐池县农村老家来到银川市,伴随着儿子壮壮的出生 ,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。然而 ,2016年余如波被确诊患有强直性脊柱炎,让刚刚好转的生活再次陷入泥潭。为了给丈夫看病 ,米云云白天在社区工作 ,晚上到酒店兼职做收银员,即便如此还是欠下了数万元的外债。
2017年,在社区的帮助下 ,夫妻俩接手了小区免费提供场地的互助慈善发屋 ,发屋理发只要5元 ,并且为小区80岁以上老人免费上门理发 。
靠着经营互助慈善发屋 ,余如波夫妻俩还完了债,孩子也在银川市上了小学。去年 ,因燕宝社区装修 ,社区老顾客张罗着给他们找店面。因要支付房租、水电费,理发店经营成本陡增 ,每天啥也不干都要支出27元,为了对冲开支,夫妻俩在生意冷淡时,还要到街边人群密集处摆摊理发 。
尽管经营压力变大,余如波仍然把互助慈善理发屋的牌子挂在新店里,原先的优惠政策保持不变。余如波说 :我们一家住着廉租房、有低保 ,邻里街坊还这么照顾我们 ,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劳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。
选择脚下的路
38岁的盲人黄小宝来自农村 ,他靠着自己的按摩技艺,把按摩店越做越大 ,还在城里安了家 ,把原本黯淡无光的生活过得丰盈充实。
对于黄小宝而言,最痛苦的不是生来看不见,而是自己的世界慢慢变暗 。
我小时候能模糊看到东西,还上了3年学,到了十三四岁时就彻底看不见了 。眼睛看不见让活动范围变小,加上内心自卑不愿与他人交往,我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,经常感到茫然无力,整个人都走不出去。黄小宝说,那些年 ,他最好的朋友是一台收音机 ,也正是通过收音机,他知道了很多外面的事情 。
随着年龄增长 ,黄小宝意识到在家里待下去不是办法 。通过残联举办的培训班 ,黄小宝发现盲人按摩或许是条出路。随后,他上中专学习推拿技术,当时他已经25岁 。
在做足功课以后 ,2016年 ,黄小宝和同样有视力残疾的爱人王玉凤在银川市办起了按摩夫妻店,从两张按摩床起步 ,6年间实现了三连跳。如今 ,黄小宝装修一新的盲人按摩店有130多平方米 ,11名盲人按摩师 。
我学习按摩最终的梦想是要有自己的事业 。这些年残联等对我们支持力度很大 ,现在店里的生意稳中有进,也不断有新的盲人按摩师加入。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是,在我这里工作的按摩师要比在其他地方收入高 、心情好,带着大家一起往前走 。黄小宝说。
在按摩店 ,黄小宝行动没有任何障碍 ,还能用读屏软件使用手机和电脑 。黄小宝希望大家忘掉他是个盲人,他说 :我们选择不了自己的身体 ,但可以选择脚下的路,同样可以通过努力 ,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。